西森分享: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 不能一触而就
【文章导读】 我国传统制造业总体大而不强,整体发展很不均衡,绝大多数制造企业在核心技术,关键零部件领域还处在2.0向3.0过渡的阶段.所以,每个企业都应尊重规律,不能一蹴而就.
制造业是我国经济主体,在GDP中占了35%,在工业中占了85%。没有制造业从大到强,我国经济将很难进一步健康发展。中国制造基于制造实现超越制造,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探索转型路径和发展模式。每个企业都应尊重规律,不能一蹴而就。
今年9月,国务院正式发布了《〈中国制造2025〉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(2015版)》,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10大领域以及23个重点发展方向。这是“中国制造2025”战略公布以来的首个技术路线图。在中央政策的积极引领下,各地区和企业都在努力探索互联网+工业转型,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同时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。
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和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理解,都提出了相应的战略。无论是美国工业互联网、德国工业4.0,还是“中国制造2025”、“互联网+”行动,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,加快布局以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,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,谋求未来发展的主动权。
各国制造业的基础和互联网生态的差异,是历史形成的,实现互联网+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也必然有所不同。美国制造业高度发达,是互联网第一强国,其工业互联网更侧重网络和信息服务,核心是构建工业信息高速公路,保持制造业的领先地位。德国是制造业强国,装备制造技术领先世界,因此,德国工业4.0更关注装备和技术升级,突出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这两大主题。我国的综合实力与先进国家相比,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。我国的互联网比较发达,但制造业总体大而不强,整体发展很不均衡,绝大多数制造企业在核心技术、关键零部件领域还处在2.0向3.0过渡的阶段。
这是我们的国情,也是我们互联网+工业转型的现实起点。所以,我们应当注意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,那就是基于制造又超越制造。这两个方面在短期内似乎存在一定矛盾,但从中长期看,则是相辅相成的。
一是基于制造。制造业是我们的传统优势。互联网+工业转型实践,要注重运用开放、共创、共享的互联网思维,利用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核心技术,改造提升制造业的产品质量、技术水平和商业模式,而不是简单地放弃制造业。
二是超越制造。如今,随着众多新技术涌现,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向我们走来。制造业已经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,刻写上了互联网的印记。互联网的普及,推动消费者自由组织,更容易与生产者连接。在规模化、集中式生产方式不断改进完善的同时,制造业从大规模标准化生产转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,大众消费者日益分化为个性化的小众市场。这种新型制造来自全社会的协作,体现了互联网+的精神。
中国制造要在基于制造之上,实现超越制造,就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探索转型路径和发展模式。无论是美国倡导的工业互联网,还是德国的工业4.0,都是依据本国的产业生产力及地域文化提出的。我们所能走的将是工业2.0补课、工业3.0普及、工业4.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。每个企业都需要把好的理念、经验和自身实际结合起来。转型发展不可能齐步走,每个企业都应该合理定位,尊重规律,不能一蹴而就。